目前,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家庭養魚的人越來越多。凡是養過魚的人都知道水質是養魚的第一要素。要說油田外排的污水可以養魚,人們可能不太相信,但這確是事實。自從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規定自2000年我國所有工業污水都要達標排放,大港油田東二站在石油行業率先實現了油田污水達標排放,在達標排放一年后,排放池中出現了魚苗和水鳥,使一直困擾油田發展的污水外排問題得到了解決。
為了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石油企業一直很重視對環保技術的研究。油氣集輸過程中會造成環境污染的環節主要是油氣泄漏和污水外排。由于對油田含油污水的污染問題重視較早,目前,對可能引起環境污染的各個環節都采取了有效的處理措施。1969年大慶油田建成了全國第一座油田含油污水回注處理站,把處理后的凈化水代替淡水回注到油層中去。1973年大慶喇嘛甸油田開發時,正式提出要貫徹實施污水處理“三同時”方針,即污水處理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后來,勝利、大港、華北、遼河、中原、四川、新疆、海洋等油田從開始建設就強制貫徹了這個“三同時”方針。目前,全國各油田污水經處理后大部分用于回注,剩余部分也都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有效地保護了環境。
一般情況下,未處理的含油污水外排超出國家環保規定的指標項主要為含油量和COD(化學需氧量),所以,含油污水外排處理的主要任務是降低污水中這兩項污染物的含量。當前含油污水外排達標處理的技術主要有微生物法、生物化學法和物理化學法等。微生物法主要通過水解酸化菌和堿性菌的作用將難降解的有機物轉化為易降解的有機物,然后通過好氧菌進一步把這些易降解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成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從而降低污水中的含油量和COD。生物化學法是通過微生物和化學藥劑的共同作用來對污水進行處理。物理化學法主要通過使用化學藥劑與水中的污染物進行化學反應及機械過濾共同作用來處理污水。
對于油氣集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泄漏污染,主要采取在集輸管線上安裝在線實時泄漏監測系統來監測管線的運行狀況,一旦泄漏及時報警,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泄漏造成的環境污染。對于油氣揮發造成的污染,根據目前的技術水平,各油田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密閉集輸,即密閉集油、輸油,原油及天然氣密閉處理、原油穩定等。同時也逐步對過去建設的老系統進行了密閉改造,降低油氣揮發損耗,減少環境污染,同時,由于回收了輕烴,也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另外,從1998年開始,石油企業逐步實行QHSE管理體系,所謂QHSE,即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通過該管理體系的實施,使油田的環保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規范和加強。